2008两会CPI与通货膨胀调查:经济学家调查
调查时间:2008年3月9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多个证券研究所和高校的经济学家、学者教授共计11位参加了本次调查
调查对象选择方法:和讯网邀请各经济学家参加问卷调查
报告撰写: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易佳
1、2008年1月,我国的CPI增幅为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在开年就创新高的情况下,您认为我国今年的CPI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u 72.7% 认为我国今年的CPI受雪灾导致食品、能源等价格上涨的影响,上半年依然会保持高位,下半年会有所下降。
经济学者金岩石、李明亮、谢百三、周克瑜、左晓蕾、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分析师沈明等8人认为我国今年的CPI受雪灾导致食品、能源等价格上涨的影响,上半年依然会保持高位,下半年会有所下降。
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认为如果控制的好,今年的CPI将维持去年的水平或略高一点。
没有专家认为今年的CPI在PPI上涨传导效应下走势会一直居高不下。
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就此发表看法:“目前的通胀主要来源于劳动力市场的紧张,而劳动力的供应在短期内难以增长,再加上通胀预期会影响劳动力定价以及劳动力工资的粘性,所以目前的通胀不会像2004年那样在短期内消失2、3月份的CPI将会是今年的峰值。今年下半年会回落,因为去年下半年数据比较高,而且食品类问题在下半年供给会改善,价格会回落。”
2、近期CPI不断创出新高,尤其是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上涨,老百姓有切身感受,你认为导致CPI高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u 36.4% 认为近期CPI不断创出新高是食品、生活用品价格上涨所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学者高辉清、经济学者金岩石、经济学者周克瑜、何诚颖学者认为近期CPI不断创出新高是食品、生活用品价格上涨所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建臣、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分析师沈明高、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3人认为流动性泛滥,货币供应量过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学者李明亮认为近期CPI不断创出新高受到一月份受雪灾和春节双重因素的影响。
经济学者谢百三和左晓蕾则认为是由于全球性通货膨胀现象从潜伏走向现实,蔓延到中国,导致我国近期CPI不断创出新高。
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就此发表看法:“价格上涨压力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劳动力成本增速,超过了非制造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并表现为第三产业价格指数加速上升,从而推动整体价格水平上升。与此同时,食品类价格受到整体价格水平的影响也会出现大幅上涨。”

3 您认为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的还是全面通货膨胀?
u 63.6% 认为目前的通胀是全面通货膨胀
63.6%(7位)的受访专家认为目前的通胀是全面通货膨胀,持此观点的经济学者主要包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建臣、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学者高辉清、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经济学者金岩石等7人。
经济学者李明亮、学者何诚颖认为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经济学者谢百三则认为缺乏数据,不好判断。

4、到目前为止,您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否有效?
u 54.5% 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不明显
一半以上的专家学者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不明显,持此观点的受访专家学者主要包括:经济学者金岩石、李明亮、谢百三等6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学者高辉清、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分析师沈明高、何诚颖学者4人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价格过高过快上涨。
没有人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5、面对CPI的高企以及百姓对物价上涨感受越来越强烈,您认为中国当前最应该调控哪一方面?
u 36.4% 认为中国应该调控房地产市场
面对CPI的高企以及百姓对物价上涨感受越来越强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建臣、经济学者金岩石、李明亮、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分析师沈明高认为中国应该调控房地产市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学者高辉清和何诚颖学者认为应该在保持食品价格稳定,加大食品供应,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方面加强调控。
经济学者谢百三、周克瑜认为应该调整人民币汇率升值节奏。
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建议继续从紧的货币政策,一定要控制住通胀。

6、你觉得老百姓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物价上涨?
u 45.5% 觉得老百姓应该投资股市、基金、理财产品等,力求财富不贬值
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分析师沈明高、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何诚颖学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学者高辉清、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5人(45.5%)认为老百姓应该投资股市、基金、理财产品等,力求财富不贬值以应对物价上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学者高辉清、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3人建议老百姓投资房产等大宗商品来应对物价上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建臣认为老百姓应该以减少开支来应对物价上涨。
经济学者谢百三则认为老百姓买长期国债可以应对物价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