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欧洲旅游研究所总咨询师Bert Hallerbach
2006年9月20-22日,由桂林市人民政府、商务周刊杂志及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主办的2006年区域旅游开发国际高峰论坛在桂林召开。以下为德国欧洲旅游研究所总咨询师Bert Hallerbach演讲:
Bert Hallerbach:
做一下自我介绍,我们来自同一个研究所,在德国的安全旅游业研究所请允许我们用一种大家不熟悉的外语来换取大家的听觉注意力。受组委会的邀请尤其是收到新加坡诚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立邀,我们两位作为一个专业性研究,就是旅游的一些前沿理论以及一些策划营销方面运用的研究所,我们来谈一下大家所关注旅游全球发展趋势以及在中国的巨大商机。
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全球旅游发展若干年的一些情形以及对未来的一些为例。这张世界地图几大洲的彩色板块告诉我们在全球存在着庞大的旅游消费,尤其2005年全球存在于各个国家的处境游,整个游客的流动人次已经超过8亿,是一个年度5.5%的增长,作为传统的板块,欧洲几乎55%的市场占有率在领跑,在亚太地区也有一个很迅速的增长,并且几乎达到20%的份量。这个几乎是逐年递增旅游消费的统计,也告诉我们,旅游由于关联性和带动性以及作为现代人类基本需求方式已经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我们看到2005年整个全球国际旅游收入占到6800亿美元的总量,尤其对于就业的贡献,就业岗位在2004年超过2亿人口,就业百分比占到7.5%。
另外我们也看到在GDP当中一些比重的情况,在有一些不发达国家以资源旅游为主的国家巴哈马,几乎占到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半,甚至在发达国家都在8%—7%,在这个比例徘徊,同时我们也关注入境接待的年度增长我们也高兴看到,也存在着增长率。但是,在做一下我们画圈的地方旅游的脆弱性,当有些负面事件,有写跨区域的事件,比如说东北亚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在SARS受到的冲击,也有明显的下滑趋势,但是冲击是短时性的,就是记忆影响力,后来也得到了比较快的恢复。我们在来看一下中国具体情况以及一些增长潜力,在2005年全球所谓的十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当中中国居于地第四,我们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了,中国还有强劲的增长幅度,一个就是表现在国际旅游收入方面,我们在收入方面的排名在2004年是第企业2005年是第六 ,是地域我们接待人数的排名,这是一个我们值得注意的事实,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中国旅游产品的价格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我们各个星级酒店平均的对外价可以给团社所提供的价格的话,还是远远低于一些老牌目的地国家,所以我们的旅游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同时我们也关注我们生出的区域,就是亚太区域的基本侵情况,一个方面我们注意到的事实就是中国大陆在入境接待量这个统计上,在亚太地区是稳居第一许多年了,再加上台湾香港的话会超过三分之一多年的观察,以及对世界经济政治走向和地缘政治判断使世界旅游组织各个国家的专家们还是作出了比较乐观的预测但是同时指出,我们全球的旅游面对的你可能不能期望有一个非常平安很平和的年度,我们可能随时有一种心理和手段上的准备,来应付一些新的挑战或者可能发生的一些不可预见的事情。
比如说对2006年我们有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描述,一方面来自恐怖主义的威胁,但是这方面对旅游消费的影响我们有看到基本上是比较局部性的负面影响,德国人在听到一些爆炸事件以后会短期取消他们所定的旅游计划,但是过了几个月以后对旅游的向往和渴望又超过了他们对可能遇到不幸事件,所以他们又接着前往。相对来讲,这不稳定因素当中,第二板块当能源价格上升通货膨胀或者说经济增长本年度还是比较缓慢,这些对于欧洲老牌国家对我们的出游影响会更大,这表明可以支配的钱少了,所以会影响到出游的时间或者品质选择等等。第三个不稳定因素就是在寻求国界的时候对大家影响比较大,大家谈到禽流感,飞鸟无国界 的情况会不会船绕到人群等等,现在已经到平稳夏秋季,这个话题会慢慢不在媒体当中成为一个强点了。旅游组织对一个长期的发展预测是这样的,假如我们看到一些年度当中出现某种大的负面事件这样一个为前提的话,对于整个十五年的长期预测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是以一个7%在递增,中、北、亚这一块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被普遍看好7.5%超平均发展。
同时专家们的一个对于客源市场情形的预测和判断,也使我们注意到,区域的旅游合作有多么的重要,也就是说以亚太地区自己为旅游目的地,这个区域来讲,在2005年事实上,所谓入境游客他们78.7%都来自东亚太平洋北地区,也就是我们的邻国在向我们输送客源也包括我们中国的民众去他们那,我们预测要达到80%以上。对于整个若干年旅游发展预测的结论,是这样的,全球的旅游需求生产处于集中,不断上升的时期,即便出现负面事件,旅游作为非常成熟的表现,他仍然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抵御能力,消费还是非常乐观,局部地区会因为有一些恐怖事件战争等等事件发生受到影响,亚洲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我们所需要的事情是一个旅游硬件方面和质量化建设,另外一个就是从软件建设来满足当今游客的需求。关于旅游投资的概括性的描述,可以说投资旅游业的商机在亚洲地区尤其在中国地区相当被看好。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把握未来旅游发展若干大的趋势。我们看到一个近期才公布的所谓的国民消费调查的一个结果,这是对德国国民的抽样调查,在问到说对于一个家庭或者个人来说,您觉得哪些方面的支出或者消费不可以放弃,或者说没有那种消费就会觉得难受的话,食品是属于第一列的,接下来就是度假,他们长年累月形成一种度假习惯,被30%的民众所认可。需求的存在并不代表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可以随便拿出一些随意设想的产品,接受让他们,完全不是这样的情形,我们讲的第二个大趋势就是旅游的个性化,对个性化的向往使简单、传统的包价的产品将慢慢失去市场份额,我们要考虑会非常多样化的客源,最重要提到的客源类型,家庭出游或者积极活动型这些情况,即使在同一个客源群体当中也存在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心理需求我出游的不同动机有需要寻求一种体验等等。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旅游业的同行来说,我们在旅游产品层面上,我们必须增加个性化的程度来细分我们的旅游高价,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形成明显的市场定位有自己的特征,这就到BBC Bert Hallerbach所说不管城市角度或者是旅游目的地我怎么样突出个性以及和别人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挑战。我们还还关心第三个大趋势就是游客对于旅游安全性的重要关注安全程度,旅游安全的重要性从来没有被关注过,一个地区如果出现一个安全问题,不管是恐怖主义或者是比较大的交通事故,都会被媒体报道很多,甚至包括中国前几年在药品、医药方面,出现药物反应和死人事件,小小的事件就会影响到整个区域和国家的形象,旅游安全高度重视会影响出游的方式。
他们的习惯会改成一个比较短期的出游,会选择去一个比较安全地方出游。还有一个问题是大家旅游目的地从不同角度对旅游安全加强各种努力,但是这种努力在旅游业的市场分析角度来看,我们给出建议,您干这个事情不宜太公开和太显露,关于旅游安全的措施,都要隐蔽进行,否则就会引起来访者太多注意,就像中国人所说,“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第四个值得关注的大趋势就是我们进的消费者在消费类型上产生了很多的变化和变异,也就是说因为他们有一些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个性以及一些不同的主导类型,也影响他对旅游消费的某种选择,比如说某些人不断追求新体验,新新人类,他们对于寻求刺激是一个板块,也就是说我们要回归自己,我需要对自己的认可、放松,寻回自己的健康,就会形成一种健康旅游,还有传统价值的,希望旅游给他的服务是高效的,非常到点的方式。就算是在同样的主张和价值观消费观的群体当中,我们中国人非常敏感的话题,他们也有不同的选择,他们可能白天还在五星级的酒店开会,但是晚上他可以去晚上吃大牌当,他们对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跳跃,旅游产品要做出改变,个性化询问客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比如说个性的就是主题化的旅游,以某种客人的兴趣和他所关心的命题我们为他设计一个旅游,这种旅游就是叫做一路上听故事,感受故事,然后自己变成故事中的一员。同时我们看到第五个发展大趋势,应该说是超前对未来趋势的总结。
我们刚才前几位主讲嘉宾都提出了旅游体验型度假的趋势,在90年代以来比较突出的方式,大家在追求更多的接入,形成平时所看不到找不到的感受,表现在一些人造的游乐事件,这个趋势从全球的旅游发展眼光来看,他会在慢慢变化,会趋向两好感受型度假。我们放慢追求刺激的度假,我们会在质量保证方面更关注物质化的质量保证,比如说酒店的硬件餐饮的配套是否合乎我的心理需求和身体条件,另外我会特别注意非物质化的保证。另外一个就是对桂林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一点,我们除了旅游业界,软硬件对自然的质量保证,对生态环境,对人文的气质以及气侯都非常重要,桂林区域两个非常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