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上述国内领军者和外国银行的激烈竞争。在这类银行中,持有全国性牌照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处富饶地区的主要城市商业银行具有比较竞争优势,他们往往是外资青睐的对象。无论是以资本形式还是技术形式,外国投资都将有助于改善这些银行的竞争力。
位处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面临重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开发出服务于地方中小企业的可行业务模式——这些企业的信用风险通常高于大企业和大客户。实力更强的银行正在逐步吞并那些财务状况差或业务分散的小型城商行。随着已经改制的大型银行的竞争力与日俱增,整合步伐预计会加快。农村商业银行受到的市场竞争压力相对会少一些,但是它们遇到的挑战是尽快提高对农户和当地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定价的能力。
公司治理:
已有进步但改善
空间仍很大
在中国50大商业银行中,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内控方面差异很大。上市银行(4家大型银行、7家股份制银行、2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一些改制后的银行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引入财务约束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进步。但许多区域性商业银行,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仍然处于改革的初级阶段。
多数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改革力度要大于区域性商业银行,它们已经建立起与最佳惯例一致的公司治理框架,并积极地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但目前仍在进行重组,并计划在一两年内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是个例外。
然而,道德风险可能会妨碍高水平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对于大型银行尤为如此。虽然拯救陷入困境的大型银行是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前提,但如果政府不能清晰界定自身作为所有者、监管者以及最终贷款人的角色,道德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
由于采用了更为集中的内审和贷款审批程序,逐步引进了双重汇报结构,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的控制能力业已取得稳步提高,但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仍很大。
对于区域性商业银行来说,公司治理改革更为复杂。受机构整合和新股东入股的影响,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在进一步分散,然而,地方政府的干预程度仍然较高。由于担心地方政府会介入要求银行支持一些无经济效益的政绩工程,私人股东也往往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而不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由于公司治理水平低且缺乏制衡机制,很多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给股东或其他关联方的贷款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通过采取鼓励上市等举措,该领域存在的潜在利益冲突有望得到逐步缓解。
快速提升的赢利能力掩盖了潜在问题
自2004年以来,中国50大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图表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净利息收益率上升、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飞速增长、成本效益比率有所改善,尤其是随着企业偿付债务能力与日俱增而低企的信用成本。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所得税税率会从33%下降到25%,这应该会进一步提升银行赢利能力。不良资产大幅减少,资本基础进一步强化,基准利差扩大,以及银行积极发放中长期贷款,都是导致净利息收益率进一步上升的原因。本次调查所涉及的41家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自2004年的0.35%上升到2006年0.65%。
中国银行业的赢利能力尽管有所提高,但较之其他新兴市场仍显不足,而且赢利能力的改善趋势不大可能长期维持。虽然手续费收入有望在中期内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但银行要长期维持当前的低信用成本并非易事。中国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尽管在提高,但从国内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大型银行的历史信贷损失数据来看,依然不充足。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主要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从2004年底的14.2%上升到2006年底的34.3%。
标准普尔估计中国企业的总体信用状况现在仍在投资级别以下。获“BB”评级的全球企业的10年累积平均违约率的最新数据为17.45%。若以这一数字作为参照,我们可以算出这些银行的信用成本对平均资产的比率应在0.86%左右。大型银行的历史平均信用损失率更高,在1999年到2006年之间约为1.41%,这表明中国企业总体信用状况可能接近于“BB-”级别。与之相对应,上述41家银行在2006年实际拨备的信用成本异常低,仅为0.39%,这一数字恐怕难以持续。如果这50大银行都提足拨备以抵补潜在的信用成本,那么在2006年,它们充其量只能够勉强实现赢利。
银行间的赢利水平差别很大。改制后的大型银行仍是其中赢利能力最高的一群,2006年平均资产回报率为0.81%(图表3)。相对规模较小的银行,大型银行更多地受益于较高水平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10.4%)。中国农业银行表现最差,平均资产回报率仅为0.11%。
大型城市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相对较低,在2006年为2.3%。这主要是由于大城市客户存款水平较高,好贷款的竞争又非常激烈,导致贷存比率较低。但另一方面,这些银行良好的成本效益比(2006年平均经营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4.8%)抵消了这一劣势。与之相反,农村商业银行在2006年的净利息收益率虽然高达2.8%,但更高的成本收入比率(43%)和更重的拨备负担几乎完全抹杀了净利息收益率较高的有利影响。
从短期到中期来看,大型银行应该会继续保持稳固的赢利能力,这主要是在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长的情形下,这些银行将受惠于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的持续增长势头,以及低成本存款的不断增长。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赢利水平的差异可能会缩小,2006年的差异主要是源于两类银行在拨备上的不同取向。
区域性商业银行与其他银行的业绩差距可能会进一步加大。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很多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将被迫拨备更多的准备金,以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问题。由于这些银行受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有限,与更大的银行相比,它们不得不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