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杂志订阅 | 读者调查 | 商务论坛 | 新期预告 | 精彩活动 | 招聘信息

 
搜索:
范围: Web 本站

首页>>权威机构分析>>正文

普华永道:全球金属采矿业乘风破浪


作者:曾娜   浏览次数:    更新日期:2007-10-9 17:30:29   字号设置:[ ]


    过去的2006年,是全球金属采矿业的又一个丰收年,纯利润较上年上升64%,比2002年增长了近15倍。与2005年的26%相比,净资产收益率(ROE)也达到33%。由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达到76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40%。用于公司自然增长和投资活动的现金增长了83%。

    2006年,全球采矿业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并购活动自2005年以来持续快速增长,收购新的资产仍然是现金充足的公司巩固和扩张的基础。许多大宗交易在2006年完成,最突出的是巴西的铁矿开采巨头淡水河谷公司(CVRD)在海外收购加拿大英可公司(Inco)。亚洲的兴起同样值得注意,目前世界排名前40位的公司有四家总部设在亚洲,而在2003年该数字为零。并购不仅大大改变了前40强的公司名单——过去排名前40的公司有1/3从名单上消失——而且大大提高了行业价值。根据当前的市值判断,2006年排在第40位的公司在2003年可以排到第19位。最低市值已增长了2.9倍,最大市值增长了2.2倍。2006年排名前四位的公司中,每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长高于2002年排名前40的公司总和。

    尽管2006年全球金属矿产量很高,但由于需求仍大于供应,带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高。中国是金属矿业需求空前增长的主要来源。在某种程度上,1990年代的投资带来稳步增长的需求关系,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保持高位。

    长期来看,中国将继续成为市场的持续动力。在国内,中国正在向外国投资者开放金属采矿市场。很多地区尤其是中国西部正被开采,并具有极大潜力。同时,中国国内公司积极寻求海外矿业资源以支持中国的发展。这由2006年中国铝业、中国五矿集团和紫金矿业集团等公司在海外的并购可以看出。由于中国的需求增长,贱金属市场变得紧俏,供应、需求或库存方面的一些微小变化都会导致国际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

    对冲基金在过去两年中通过涉足金属交易及造成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全球采矿业影响明显。由于高现金流和基金的强流动性,这一影响将持续增长。最大的挑战是对冲基金在周期变化中对金属价格的影响。此外,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私募股权基金也对从该行业分享利润非常感兴趣。

行业综览

    2006年,全球矿业总市值强劲增长了22%,达到9620亿美元。前四大公司市值继续主导整个行业,它们依次为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Rio Tinto)矿业集团、南非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和淡水河谷公司(CVRD)。其中,淡水河谷增长最快,达到56%,主要是由于收购Inco带来的利好促进。主要得益于全球铁矿石价格增长,力拓与淡水河谷年度增幅均领先于全球老大必和必拓。英美资源的增长则主要得益于其铂金产品。延续2005年以来的趋势,前四大公司市值占比由38%微降至35%(图1)。

    市值前十大公司中,得益于收购加拿大鹰桥(Falconbridge)带来的镍和铜上的利润预期,瑞士Xstrata由第9位升至第5位(图2)。而美国铜生产商菲尔普斯道奇(Phelps Dodge)首次进入前十,市值达到244亿美元,增长67%。该公司与美国Freeport-McMoRan铜金公司在2006年11月达成的收购协议,后者在2007年3月完成对其并购。加纳Newmont金矿公司并未出现在前十名单内,其位次由第5降至第12。 

    1985-2003年,与标准普尔500指数及道琼斯指数相比,HSBC全球矿业指数表现不佳(图3)。但是,自2003年起,大宗商品价格增长使得HSBC全球矿业指数显著提升。2006年5月,HSBC指数达到峰值随后回落。而2007年1月1日以来,HSBC指数继续走高,远远领先于其他指数(图4)。

    2006年,多种金属商品年度均价变化明显(图5)。特别是铜和镍,经历了与2005年铁矿石类似的飞涨。2006年,部分其他金属价格也增长明显,如银增长58%,铝增长34%,钴增长84%,铀增长106%,锌增长138%。锌价上涨也使得澳大利亚铅锌矿商Zinifex公司首次进入前40位。不过也有例外,尽管总体市场需求强劲,2006年价格谈判使得煤价温和下降。继2005年大涨后,钼价格在2006年保持在相对低水平,不过仍大大高于历史长期均价。

    2006年,普华永道调查的前40家公司的平均股东总回报率为55%,2005年这一数字为63%。这40家公司的股东回报率从最低的-15%到最高的220%,有6家超过100%,仅3家为负值。

当储量不再是储量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储量尚无统一的定义,为我们的统计和比较带来困难。本文优先采用联合储量国际报告标准委员会的定义标准,并与国际采矿及金属协会(ICMM)保持一致。此外,考虑到各个公司信息披露的程度以及细节侧重不同,各个矿商之间的储量数据缺乏可比性。也就是说,本文所有数据信息都是准确的,但相互之间却不能比较。

    受到前40家公司已公开的信息限制,我们无法获得各类金属总储量的准确数据。本文选取其中数据有效的公司,得出的2006年及2005年储量统计结果如表1。

    2006年,黄金总储量增加9600万盎司。主要包括:(1)加拿大巴里克黄金公司(Barrick)、加拿大金矿公司(Goldcorp)和南非Harmony频频并购带来6400万盎司;(2)俄罗斯极地黄金公司(Polyus)的4400万盎司储量增加,以及由于极地黄金2006年3月自俄罗斯Norilsk Nickel公司脱离出来而未包括在期初结余中的2200万盎司;(3)排除掉3400万盎司的生产损耗。

    铂金储量增加了1300万盎司,主要由于英美铂业公司(Anglo Platinum)将其1800万盎司铂金资源转为储备,又将其中500万盎司用于生产。铂族金属需求增长使得这些铂金公司产量增长了10%。价格上涨也使得许多野心勃勃的新入行者步入前列,他们主要探测和开采的资源集中在南非Bushveld Complex地区。这将有助于未来储量的增加。最近的南非因帕拉铂金公司(Impala)收购非洲铂业公司(African Platinum),以及全球第三大铂金生产商Lonmin收购AfriOre公司也有利于提升储量。不过,南非新采矿权法令正对英美铂业提出挑战,迫使其要么利用资源加快发展,要么把资源交给别人。

本文共3页,当前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内容来源:商务周刊    网站编辑:Jimmy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文章推荐
图片文章
本页文章相关内容列表

·德勤捆绑CA
·麦肯锡:在华采购成本优势潜力仍然巨大
·执行到底才算胜利


月亮和六便士 | 杂志订阅 | 网站服务 | 邮件订阅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06《商务周刊》 京ICP备05029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