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为何失威?
这家依靠年轻活力发家的硅谷骄子过早步入中年
作者:龚伟同 浏览次数: 更新日期:2007-7-3 14:19:47 字号设置:[ 大 中 小]
五年前的纵虎归山不仅让塞梅尔付出了代价,也给雅虎埋下了无穷的后患。
6月19日,因特网巨擘美国雅虎公司宣布由共同创始人之一杨致远接替塞梅尔(Terry Semel)出任CEO。去年以来,有关塞梅尔职位难保的传闻就一直不绝于耳。今年第一季度,雅虎销售额下降了11%。这位一向温和的媒体名人面临的更深层的批评是,在他掌舵期间,雅虎被当年的小兄弟Google迅速地超越,两家公司力量对比的反转太过急剧了。今年4月,雅虎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上的份额只有22%,Google则达到55%。有估计称,目前雅虎从每次搜索查询广告获得的收入为4美分,低于Google的11美分。
雅虎成立于1995年。3年之后,雅虎创始人大卫·费罗拒绝收购两个“毛头小子”拉里·佩奇和塞尔吉·布林的技术,他劝两位斯坦福校友自己创业。在大卫·费罗的鼓励下,两人放下博士课程,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并阴差阳错地给它冠了个口气很大的名字Google(Google一词源自Googol,即10的100次方)。虽然两家公司在那次迄今仍令人记忆犹新的技术泡沫破灭中都身受重伤,但雅虎的实力还是明显强于Google。2002年,即塞梅尔上任后第二年,雅虎甚至还打算收购Google,只是因Google坚持要价50亿美元,塞梅尔最终放弃了。Google这只猛虎被放走了。5年后的今天,Google的股价已超过500美元,而雅虎还在30美元以下徘徊;Google的市值超过1400亿美元,而雅虎仅及前者的28%。
是什么原因导致雅虎的落败?最根本的或许是这个12岁的少年过早地步入中年。正如一些分析师所言,雅虎不是由创业者管理。在华尔街的指挥棒下,2001年,雅虎董事会决定从成熟行业里寻找财务能力超群的CEO。这或许并不代表什么,因为也是这一年3月,拉里·佩奇和塞尔吉·布林也请来了埃里克·施密特担任CEO。两者的区别在于,施密特有着深厚技术背景的,此前担任Novell公司CEO,而塞梅尔则在华纳兄弟公司供职了24年,据说在进入雅虎前连电子邮件都几乎不会使用。上任后,这位技术盲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在实现雅虎管理“正规化”的同时,也导致这家年轻公司失去了不该失去的活力。
过去几年,雅虎不仅坐视Google在搜索领域越做越大,而且某些方面连初创公司都能轻而易举地超过它。以网上照片共享技术为例。雅虎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这种技术,最后却不得不以数亿美元收购技术比它好的小公司。雅虎有逐渐沦为技术追随者之危。
随着一批来自娱乐行业的管理者进入雅虎,文化冲突也随之而来。据部分前雅虎管理人员表示,塞梅尔主政期间,雅虎的官僚主义加重,创新速度放慢了。塞梅尔对技术理解的迟钝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雅虎一位前副总裁如此形容塞梅尔——他是一条离开了水的鱼。其后果之一是人才的快速流失。一些在雅虎工作6年以上的老员工相继离去。去年,雅虎一位副总裁离职后,在长达6个月时间里不得不停止使用雅虎的即时信息服务,原因是他的许多雅虎同事给他发了大量邮件,让他帮忙介绍工作或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雅虎公司内部的人心不稳由此可见一斑。
2004年Google的上市,这一事件犹如中国国共之间的三大战役。以此为分界线,两家公司的力量对比彻底改变。Google所造就的暴富神话是雅虎无法比拟的,而这种神话又进一步强烈冲击了雅虎的士气,同时也使雅虎在与Google抢夺初创技术公司时陷于劣势。以Google收购YouTube为例,据说在YouTube的两位创始人获得的Google股票价值均超过3亿美元。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优劣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命运。微观层面的企业亦是如此。雅虎与Google命运的改变无疑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对年近不惑的雅虎“酋长”杨致远来说,面对异常强大的Google,如何为雅虎重新注入它本不应失去的活力,比直接与Google死拼硬打更为重要。
内容来源:本站原创 网站编辑:Jim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