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杂志订阅 | 读者调查 | 商务论坛 | 新期预告 | 精彩活动 | 招聘信息

 
搜索:
范围: Web 本站

首页>>产业>>正文

大唐重组的路线之争


作者:冯禹丁   浏览次数:    更新日期:2008-2-1 13:22:37   字号设置:[ ]


    如果是一只”熊猫“的基因,再多钱也成不了华为那样的“狼”。

不相与为谋

    不仅TD-SCDMA前途未卜,作为TD的旗手,大唐也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浪尖之上。

    1月7日上午,大唐电信集团与爱立信在北京共同成立大唐-爱立信LTE联合研究中心,重点研发TD-SCDMA的长期演进技术。业界对这则新闻的解读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大唐集团着眼于后3G技术的姿态,二是中国3G的原创者和主导者这一身份,已经自人们习惯意识中的大唐移动悄然移交到了其母公司大唐集团。

    去年3月,大唐控股成立,关于大唐重组即将拉开大幕的消息流传于业界。年中,国家开发银行向大唐集团提供300亿元授信额度,其后中国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又分别给予大唐集团200亿元和50亿元授信额度。

    自大唐移动前总裁唐如安去年11月辞职之后,大唐重组全面提速。12月11日,在大唐移动注册成立6周年之际,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与大唐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股权合作意向协议,人保财险15亿元入股大唐移动;12月27日,经过仲裁,大唐电信得到补偿款约25亿元,12月28日,再次通过仲裁收回1680万元;同期,大唐电信旗下西安大唐宣布近期裁员200多名研发人员,占到其研发力量的一半。舆论认为,这一套“组合拳”之后,原本预亏的ST大唐电信(600198.SH)将保壳成功。至1月3日,大唐电信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隆重揭牌,同时,国家开发投资公司50亿元投资入股大唐控股,获得其35%股权。

    在经历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人事变动、资本运作和挂牌仪式之后,大唐集团和它曾经的未来大唐移动都已经告别了一个时代,正朝着一个争议极大的方向义无反顾的奔去。时间会让大唐成为国资委重组充分竞争行业央企的第一个成功样板吗?

    据记者所知,大唐移动前总裁唐如安这位“TD老帅”与2006年接任大唐集团董事长的真才基就集团重组思路分歧颇大,其辞职的导火索是大唐集团对大唐移动的分拆,即大唐移动一分为三,原来负责终端芯片开发和解决方案的上海大唐移动与大唐微电子进行整合;剥离负责军工产品开发的部门; 新的大唐移动仅保留TD-SCDMA标准的研发体系,以及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等厂商的TD-SCDMA系统设备合作项目,并将控股权从原来的大唐集团划转至大唐控股。

    重组完成后,大唐集团将同时有纯研发部门负责TD向4G和LTE TDD的长期演进,也将打造一个强大的利润中心,覆盖从芯片到系统和终端的整个TD产业链业务。

    《商务周刊》掌握的信息表明,真才基与唐如安的分歧,实际是关于大唐集团和大唐移动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的两种思路之争,在集团内部这两个方案也争议甚大。真的方案得到了国资委的强有力支持,唐的离开标志着真才基方案可以完全顺畅地在大唐内部推行。外界所未知的是,多名反对真才基方案的大唐移动中高层也已提出辞职,其中包括大唐移动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李峰、副总裁陆武、战略部总经理葛思静等。“还会有人离开。”大唐内部人士透露。

真唐方案

    几经争取,本刊采访到几位大唐移动内部人士,得以勾勒出真与唐两方案的分歧所在,及其各自的风险。

    唐如安的方案实际是2001年大唐移动成立时,在时任大唐集团董事长周寰领导下的“集体智慧结晶”。这是一个类似于高通模式的“稳扎稳打方案”,即大唐移动主要定位于一家研发型公司,在终端领域,它提供核心软件和整体解决方案,但并不直接制造终端; 在芯片领域,它向凯明、天等芯片商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其未来赢利模式是随着TD的商用,向终端商和芯片商以专利费形式收取利润提成。而在系统设备领域,除了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合作分成外,大唐移动已承诺不向中兴、华为、普天等收取专利费用。但将来随着TD的国际化和其他公司涉足TD设备制造,大唐也能收取专利费。

    现在“10城市”TD试验测试的终端中,约80%使用的是大唐移动的解决方案。唐如安等预计,一旦TD商用,大唐移动第一年的收入将达到上亿元,并会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以此收入养500人左右的技术队伍,不断升级技术和解决方案,大唐移动可以“很舒服的从此过上好日子”。

    一位大唐移动内部人士指出,这一看似稳健的发展思路也并非没有风险,其最大的隐忧是,在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证的中国市场,是否真能从芯片商和终端商那里收取到专利费。“别人出多少货你怎么掌握?他不愿意给钱你怎么办?”他说。

    2006年6月从中国移动技术部空降至大唐的真才基上任董事长,正值国资委大力推动央企重组,国资委要求央企先强后大,若三年内做不到行业前三名,将被国资委强制重组。

    2007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显示,大唐电信科技股份公司以21.3亿元收入、亏损6.6亿元的规模排名第91位,排在其前边的通信行业企业有华为、熊猫电子、中兴通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波导和广州无线电集团等。无论从规模(做大),还是业绩(做强)来看,大唐集团通向行业前三名的道路都任重道远。

    时不我待,根据国资委央企重组的精神,真才基花了数月时间拜访各路人士,最终拿出的新方案是完全颠覆性的。真的方案是,充分利用目前国家大力支持TD的大好时机,以大手笔的资本运作切入芯片、系统设备和终端的研发与制造领域,通吃所有的业务,做大现金流,最终打造三星那样的集研发与制造于一身的巨舰。以终端为例,真的目标是要做到年产千万台手机,实现该目标意味着大唐每年的终端收入便达到几百亿元,进入行业前三名当不在话下。“与此相比,原来一年几千万元的目标简直是不思进取了。”大唐移动内部人士说。

争议与风险

    然而与真才基方案的宏大愿景相应的,是不可估量的两方面风险。首先,一旦大唐自己做制造业,则意味着它作为行业技术领导者,要与凯明、天、三星、华为、中兴等合作伙伴和客户在芯片、终端领域展开直接竞争。上述人士质疑到:“你是技术授权者,又要自己做芯片,其他人可能就不敢陪你玩了,终端也一样。你是在和所有的客户竞争,你怎么去营造TD的行业生态系统,这样你的专利提成还可能收上来吗?”

本文共2页,当前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内容来源:商务周刊    网站编辑:Jimmy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文章推荐
图片文章
本页文章相关内容列表

·TD会“安乐死”吗?
·大唐小股东的“过山车”体验
·德勤:2007年电信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杂志简介 | 杂志订阅 | 网站服务 | 邮件订阅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06《商务周刊》 京ICP备05029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