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杂志订阅 | 读者调查 | 商务论坛 | 新期预告 | 精彩活动 | 招聘信息

 
搜索:
范围: Web 本站

首页>>全局>>正文

华尔街: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刘婷   浏览次数:    更新日期:2008-6-27 14:44:52   字号设置:[ ]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2005年曾经说过:“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工具使得现代金融体系变得远比25年前更为灵活有效,也更具弹性。”用辨证的眼光来看格老的话,这里的弹性应该不单是指上扬的可能,当然也包括触底的噩运。对这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华尔街曾经的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也许是理解的最为深刻。作为过去几年华尔街最赚钱的投行之一,贝尔斯登不幸成为本次信贷危机迄今为止的最大输家。短短三个月内,该公司账面缩水达420亿美元,最终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被摩根大通收购。

     贝尔斯登的溃败,以及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让许多人开始反思现代金融机器所制造的奇迹。有人说今日的灾难在1980年代时就播下种子。最近一份由加拿大BCA经济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美国,金融服务业的利润占公司总收益的比例,从1980年代初的10%飙升到去年高峰时的40%。金融服务业的市值也从6%激增到去年的19%。要知道,金融服务业仅占美国公司总增加值的15%,而雇佣人员也只有5%。

     该行业通过将计算机技术与杠杆操作联合起来,在金融服务业创造一系列革新。据BCA的研究,自2000年以来,收取高昂手续费及使用很多杠杆操作的对冲基金手中的资产价值已经增加了4倍。另外,金融服务业通过使用债务证券化及自由交易等手段来扩大收入及利润。在1980年代,金融行业的债务仅占非金融行业债务的10%,而现在已经占到了50%。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托比亚斯·艾登(Tobias Adrian)与普林斯顿大学的Hyun Song Shin最近发表的文章显示,自1970年代起,债务的增长要远远高于资产的增长。近期出版的《经济学家》则指出,金融公司通过将他们多余资产作为抵押,让死钱变活钱,借到更多的钱。这种进程已经将投资银行变成了债务机器,并频繁交易于自身账户。在牛市时,运用这种手段能够得到相当可观的回报;但是一旦市场陷于低潮,资产价格的微小回落就会让投资人血本无归。

     实际上,如果他们在下一轮征战中袖手旁观,就会受到股东的惩罚——也许大家还记得在危机前几周被解职的花旗银行的CEO普林斯,当时他曾说过花旗银行仍然在“舞”。人们讥笑普林斯目光短浅。实际上,他的错误在于将金融业难于启口的秘密公布于众。他已经深陷其中,欲罢不能了。但是,音乐早晚要停下来。而当音乐奏完,舞厅的灯光打开之时,所有的问题都将暴露。债务,在一年前还是令人舒心的金融工具,现在仅仅是个令人厌恶的词了。

     金融大鳄索罗斯认为这一次金融市场所面临的危机与大萧条之后出现的那些危机截然不同——因为同时产生了两个泡沫:一个是“显而易见”的房贷泡沫;还有一个则是由全球化、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和几十年来累积的信贷扩张引起的长期的、更加复杂的“超级泡沫”,涉及范围包括商品、货币等其他更多方面,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这也是为什么他认为贝尔斯登的覆灭“仅仅是超级泡沫破灭的开端”的原因。

     索罗斯认为,美国将会为它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付出代价。他提醒到,现在整个金融系统已经濒临崩溃。当中央银行努力控制损失时,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新魔鬼。对冲基金的泛滥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信贷违约掉期市场,他们几乎与无照营业的保险公司没有本质区别。这种情况犹如一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企业违约行为增多时,这把剑就会无情地落下。

内容来源:本站原创    网站编辑:Jimmy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文章推荐

图片文章
本页文章相关内容列表

·升值的秘密
·闲话金融指数期货
·2007:入冬前的最后一次饕餮
·作为荣誉补偿的午睡
·债市为何积弱难返?
·曼德尔森:被权谋改变的自由贸易理想
·华尔街的中国“肖像”
·黑石有多“黑”
·港股大战,风多雨多
·SAP重组DNA
·华为擒纵3Com
·金融风险与机构泡沫
·从福山“国家构建”理论看东亚金融危机
·香港金融中心和两极分化
·世界银行:东亚复兴后的隐忧
·星展:最懂亚洲的银行谋略中国


杂志简介 | 杂志订阅 | 网站服务 | 邮件订阅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06《商务周刊》 京ICP备05029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