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英语教育能否像麦当劳一样标准化?
课桌与工位之间的市场
公立教育,私立教育,教育软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今天投入全部精力的行业教育,35岁的张宏岩所经历过的事业都没有离开过教育。“做教育仿佛是我的宿命。”他说。
2004年11月23日,刚刚完成MBA课程回国的张宏岩和另外三个股东集资50万元,在中关村清华创业园创立了北京东方汇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两年来,董事长兼总裁张宏岩和他的伙伴们致力于建立“给IT从业人士和准IT从业人士定制的符合企业应用实践、注重听说读写的教学和认证体系”。这个拗口的定义可以被翻译为东方汇智要做全国IT职业英语水平考试认证体系,成为考试的独家技术支持单位。具体来说,东方汇智的业务是教材的研发、推广和授权师资的培训。
张宏岩认为自己正在做的事可以说是“命中注定”。从小他就觉得“教会别人做事情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他意识到自己的天赋是做教育。大学毕业时他来到北京一所大学任外语教师,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外语培训中心副主任、计算机辅助教学小组组长等。
1997—2002年,张宏岩的教师生涯达到一个顶峰,他兼任北京新东方学校托福首席主讲,成为新东方显赫一时的几大元老之一,并创立了新东方网络部。
2002年,张宏岩远赴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进修MBA,其间当选MBA学生会主席。2004年7月学成归国后,张宏岩考虑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业,首先要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既能让很多人受益,又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其次必须是自己有能力并且有兴趣做的事。他认为:“有天赋才能做的杰出,有兴趣才能做的持久。”
作为老战友的新东方校长俞敏洪邀他回新东方任分校校长,也有人建议他抓住新一轮出国潮的机遇,创办留学和移民方面的咨询公司。以张宏岩的资历和多年积累的资源,这两个事业方向对他来说都是轻松又有前途的。但在看到一个令他兴奋不已的创业方向之后,他立即决定选择一种“最艰苦的活法”。
在一次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官员交流的过程中,张宏岩得知中国IT行业的英语需求缺口很大。结合自己的经历,他认为在各个行业中,IT业对英语的需求最大——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的。但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应试教育,无法满足IT行业的实际要求。
“中国的英语教育一向是功利的,大学学英语是为过六级,毕业后是为出国或评职称,恰恰在工作应用这个最需要的环节出现了空白。”在新东方做讲师时,张宏岩对托福考试研究颇深,他深知应试英语与应用英语完全是两个概念。“新的IT技术都源自于企业实践,而国内高等教育提供的英语技能与企业实践所需的差距非常大。”张宏岩举例说,和国际接轨的背景下,像Sun这样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吸收的软件工程师上岗后还要经历两年的英语培训,每人的年培训费达到15000元。
自新东方获得成功之后,英语教育在中国兴起,托业、博思等国外英语教育公司也陆续进入中国,但这些职场英语(Workplace English)培训并不涉及许多技术行业的应用英语。比如软件工程师要做欧美的外包订单,从开始谈单子、做调查到写代码编程测试等工作所需要的英语,都是普通的职场英语不能覆盖的。
张宏岩决心用IT职业英语教育来改变这种局面,以一个新的行业英语教学和认证体系提升IT行业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国外考试机构在中国只是设立一个标杆,谁能跳过去就颁发一个证书,而我们同时还教他们如何助跑,如何具备跳杆的能力,我们这个杆和企业的杆是一样的,”张宏岩说,“工作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考什么,拿到我们的二级证书你就已经具备了在英语工作环境下从事IT工作的技能。”
创业是一种生存方式
张宏岩大学学的是科技英语,硕士学计算机应用,后又修MBA,工作经历涵盖软件开发、教育网站和英语讲师。学习和工作经历成为张宏岩今天所从事工作的必要条件,以程序员为例,张宏岩很清楚程序员需要什么样的英语,应该怎么教,课程和考试体系应该怎么设计。
通过市场需求和自身素质两个因素来看,张宏岩发现,做IT职业英语教育,“是老天给自己安排的选择”。
2004年11月,张宏岩开始创业,受过MBA教育的他深知创业不易,公司创立的短短两年多时间中,他更加体会到创业的苦与乐。“创业不仅意味着是一种工作,而且是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张宏岩说。
东方汇智创立时一共只有6名员工,其中的4名编辑,到今天已经全部离职,因为这项工作“不是普通人能胜任的”,既要精通外语,又要熟悉技术。“这样的人才进外企可以拿高薪,但在创业公司却必须靠信念和事业心支撑着,与公司同甘共苦。” 张宏岩说,为了达到阶段性的进度,在开发教材的过程中,张宏岩和同事们半夜12点下班是常事,经常半夜出去喝碗粥回来继续工作,甚至有过三天熬通宵的记录。
过得很累但终究熬过来了的张宏岩,对初创企业的“资金饥渴症”深有体会。2005年初,公司刚注册后,中关村管委会给了东方汇智8万元创业资助。在新东方时,8万元可能只是张宏岩一个月的收入,但在那时候,他觉得“这8万块是我见过的最值钱的钱”。在两年的教材研发周期中,公司没有产品,也就没有收入,50万元的启动资金显然不能支撑一家公司运转两年。在快断粮的时候,东方汇智不得不靠做培训维持生存,很痛苦地损失做研发的时间。张宏岩很感激清华科技园对留学归国创业企业实行第一年房租减半的政策,并曾经出“有史以来最高的英语培训费”请他去做培训,实际上帮了东方汇智一把。
像麦当劳一样标准化
进入IT职业英语教育,东方汇智的首要任务是开发教材。对于张宏岩来说,时间压力相当大,不仅在于公司面临的资金压力,还在于这项事业最大的挑战在于效率。“这个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很低,一套教材的半成品研发出来之后如果不能及时跟进,盗版书商便可能捷足先登。”张宏岩说,“我们必须迅速把教材做出来,并迅速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