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杂志订阅 | 读者调查 | 商务论坛 | 新期预告 | 精彩活动 | 招聘信息

 
搜索:
范围: Web 本站

首页>>权威机构分析>>正文

世界银行:东亚复兴后的隐忧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更新日期:2007-7-17 17:00:41   字号设置:[ ]


    10年前的一场金融危机,让东亚“四小龙”低下了它们高昂的身躯。许多人都预言这场危机暴露出的结构性缺陷,如腐败、任人唯亲以及裙带关系,必然导致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停滞,就像1980年代中期拉美国家债务危机之后出现的情形一样,拉美国家由此经历了十多年的经济困境。人们预期东亚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同样的境遇。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1998年之后,东亚地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非常强劲: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超过了9%,2005年的GDP以现行汇率计算达到了4万亿美元。

    其他经济指标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出口不断增长,占到全球总额的1/5,平均每年超过2万亿美元,东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贸易区。东亚地区还是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外汇储备接近1.6万亿美元。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国内金融部门的资产达到了9.6万亿美元。与1998年相比,该地区贫困人口减少了3亿人(以人均每天消费不低于2美元为标准衡量)。中产阶级在经济事务中开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整个地区都在推进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改革,并且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一个经济复兴时代正在东亚地区展开。恰如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通过知识的重新发现获得了新的思想和经济发展,现在的东亚越来越重视创新。在贸易与金融、观念与技术、城市发展、居民理财以及公共部门需求等许多领域,东亚地区的变化速度都令世人瞩目。2005年,东亚的经济规模重新占到全球经济的40%,东亚曾经在1820年取得过这一重要地位,然而此后便开始进入一个长时期的衰落过程。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似乎很难长久维持,但是为什么东亚地区有这么多国家都获得了成功(除了朝鲜和缅甸之外)呢?鉴于这些国家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很难用所谓“共同的经济特征”作出全面解释。东亚的新兴市场国家既包括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也包括仅有250万人口的蒙古。人均收入从不到400美元的老挝,到24000美元的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可能是世界上最自由放任的经济体,而越南却是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否有所谓的“东亚独有特征”导致了该地区经济的长期增长呢?

    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试图去回答上述问题。引用最多的可能是世界银行在1993年出版的《东亚奇迹》一书。《东亚奇迹》解释了亚洲表现最好的8个经济体取得的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功,其大致结论是认为这些经济体实现高增长,是因为它们把“最基本的事情弄对了”。书中还进一步说明,基础政策只是这个“成功故事”的一部分,“政府利用各种形式的干预(不论是系统性措施,还是通过多种渠道)来促进经济发展”。这本书最后总结到,愿意进行实验并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来调整政策,是东亚国家取得经济奇迹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今天这些国家将如何调整其政策呢?

不断变化的经济图景

    很显然,2006年东亚地区的经济图景完全不同于1990年代。现在,东亚地区更加富有,市场规模更大,个人财富更多,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生产、贸易和金融,转向了中国和东北亚。东亚的地区化进程通过两国或多国间的经济贸易协定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一共签署了24项新的协议,还有超过34项的协议正在协商过程之中。东亚的地区化进程部分起源于1997—1998年的金融和货币危机。在那个决定性关头,许多政策制定者第一次看到了全球化收益背后所隐藏的风险,或者更宽泛地说,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风险。但推动东亚地区化进程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市场化进程。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同时,正是市场带动了东亚地区内部贸易、金融和创新的快速发展。就单个国家而言,东亚国家吸取了经济危机的教训,在继续参与国际一体化的进程中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就整体而言,这些国家都试图通过地区一体化来保持其全球竞争力。

    尽管许多国家减少了贫困并达到了中等收入的行列,但国际一体化推动的高速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国内矛盾的激化,如城市贫民聚集、环境恶化、不平等加剧以及更多的腐败现象。这意味着东亚国家虽然通过全球一体化和地区一体化保持了经济竞争力,但它们仍然面临着如何通过社会一体化来保持可持续增长的挑战,这可以被称为第三种一体化,即在国内层面要维持凝聚力和社会凝聚力。

更加富裕的地区,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

    在1990年代,东亚新兴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2万亿美元,现在已经达到了4万亿美元。如果再加上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这一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9.5万亿美元,接近世界的1/4。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一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一旦越南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很可能在2010年左右实现),那么东亚地区将有超过95%的国家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是,东亚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地区,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去寻找成为富裕国家的发展战略。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收入水平的变化必然意味着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显示,有两种趋势推动着产业部门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一方面来看,随着国家变得越来越富裕,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就会增加,而且许多产品将在国内生产,这将推动产业部门的多元化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只有在专业化分工上取得成功,国家才会变得越来越富裕。究竟哪一种趋势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实证问题。研究者普遍认为,答案取决于生产中规模经济相对于消费中对多样化的喜爱的程度。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国家在早期阶段进行多样化生产,即提高附加值以及就业在整个经济中不断扩展,拐点出现的具体时间在各个国家都不一样,但普遍会出现在国家达到中等收入的阶段。这时,国家开始进入专业化生产阶段,就业进一步扩大。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开始走下坡路。由此可见,如果中等收入国家想要致富,那么它们就必须在某一时点采取有利于专业化发展的新战略。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富裕国家和贫困国家,因此往往会被挤在夹缝之中,一边是作为竞争对手的低工资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成熟工业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另一边是作为创新者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那些正经历着技术迅速变化的产业领域中具有巨大优势。

本文共6页,当前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内容来源:本站原创    网站编辑:Jimmy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文章推荐
图片文章
本页文章相关内容列表

·星展:最懂亚洲的银行谋略中国
·欧盟的贸易保守主义宣言
·谁还相信自由贸易?
·雅虎为何失威?
·南汽只剩华山一条路
·媒体是对丑恶的终极约束
·RFID
·我们依然无家
·商务旅行可以丰富人生
·股市也有自己的一套“哲学”
·橄榄球教练朗巴蒂的领导力哲学
·不要把自己关在金字塔的顶尖
·戴尔2.0革命
·政府不应过分敬畏大企业
·一份审计报告揭开的冰山一角
·西门子跌进“贿赂门”


杂志简介 | 杂志订阅 | 网站服务 | 邮件订阅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06《商务周刊》 京ICP备05029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