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杂志订阅 | 读者调查 | 商务论坛 | 新期预告 | 精彩活动 | 招聘信息

 
搜索:
范围: Web 本站

首页>>权威机构分析>>正文

标准普尔: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率掩盖的信用风险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更新日期:2007-11-29 17:28:40   字号设置:[ ]


    银行若不能够在信用风险浮出水面之前及时解决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的问题,其长期的赢利能力将会遭到削弱。随着改制后银行和未改制银行之间的两极分化趋势日益严重,银行业整合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然而,在信用周期最终逆转之前,彻底洗牌的局面很难出现。届时,那些准备充分并有长远眼光的银行会得到回报。

    中国的银行业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受政府支持的强有力的金融业重组、不断改善的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境外股权战略投资、公开上市、行业整合以及有利的国内经济状况,使得整个银行业受益匪浅。为了更好地理解市场动向,继2006年2月份推出首份研究报告之后,标准普尔针对中国50大商业银行展开了第二次调查研究。这些银行2006年年底的资产合计占中国银行体系的74.83%。

研究结果:前方挑战重重 

    在过去两年,中国50大商业银行的状况(基于资产规模)得到很大的改观。由于政府牵头对小型金融机构进行整合,农村商业银行首次出现在中国50大商业银行中。银行的透明度也有所提高。具有现成可用财务数据的银行从34家增加到41家。但是,未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质量仍普遍较差。 

    中国50大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大幅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净利息收入的快速膨胀,手续费以及佣金收入急剧增长,成本效益的不断改善,以及有利的信用成本。但是不断攀升的利润率掩盖了改制后银行和未改制银行之间的两极分化,亦导致银行家在评价快速增长的贷款信用风险时往往过于乐观。 

    银行贷款的急速增长表明,许多银行更看重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的扩张,而不是强化资本。银行需要谨慎行事来平衡短期利润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盲目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长期持续发展反映了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中根深蒂固的问题。而不恰当的股东和管理层激励机制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部分原因。 

    从长期来看,整个银行业要维持现有的低信用成本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虽有很大提高,但仍不充足。如果本调查涉及的银行拨备足够的准备金来覆盖潜在的信用成本,整体来说,它们可能在2006年充其量实现了收支持平。

    从财务状况,或更重要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来看,改制后银行和未改制银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尽管主要上市银行在建立合理的公司结构、加强内控以及维持财务纪律方面卓有成效,但很多未上市银行的改革仍处于初级阶段。当信用周期最终逆转,愈演愈烈的两极分化可能威胁到银行体系的稳定。

业务状况千差万别 

    中国50大商业银行在业务状况方面差别极大(图表1)。大型银行受惠于早已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网络以及占整个银行体系资产55%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其经营灵活性则受制于政府干预和不时施加的不利影响。 

    规模更小一些的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更为灵活。这些银行具有精干的全国性网络,从而能够有效参与存贷款的竞争,它们拥有整个银行体系约11%的资产。 

    区域性商业银行的业务状况差别很大,主要取决于所在地。与更大规模的银行相比,区域性商业银行普遍表现为知名度较差,客户基础有限,有经验的人才不足,以及松散的公司治理和内控。区域性商业银行需要开创特色业务,以便有效地与大型银行竞争。 

    中国50大商业银行的业务多元化程度不高,公司贷款的规模远超过零售贷款,利息收入占收入的绝对主导地位,但是一些较大银行已经在致力于业务多元化。与国外同类银行相比,中国的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比例要低得多。这意味着它们需要在现有的广大客户基础上,通过促销其他产品或收费服务来拓展收入来源。

信息风险仍偏高 

    会计和信息披露在近年来得到逐步改善。财政部在2006年公布了新的中国会计准则,该准则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水平亦有所提升。 

    从可靠性和透明性方面来看,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是可接受的。国内上市的银行依据2006年中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通常亦自愿发布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报表,并由信誉可靠的国际性公司对其进行审计。在境外上市的银行则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披露年报。尽管如此,上市公司的信息风险仍偏高,很多上市银行仅满足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 

    大多数未上市银行仍沿用2001年公布的旧版中国会计准则,该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别很大。这些银行的信息披露尽管也有提高,普遍水平还是较差。不同银行的披露水准也千差万别,很多银行的年报对公众来说不易获得。即使银行有时公布了年报或财务报表,一般也比较滞后,而且所包含资料有限,并侧重于银行已改良和达标的方面。对于存在的问题,不是避而不谈,便是简单带过,而财务报表注释亦多为从简。此外,银行通常也不会充分解释或披露与上一年数字的差别或会计政策的调整,并采用各种技巧来润饰赢利数据。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用贷款损失费用直接冲抵所有者权益,而不是计入费用或损失项目。

市场地位:竞争压力加剧整合 

    中国公众对大型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具有很强的信任,这使这些银行能够获得低成本的融资并享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大型银行较低的融资成本、稳固客户基础以及覆盖全国的网络,使得它们在发展消费贷款和收费服务方面也处于有利的位置。但是复杂的经营层次、低效的分支网络以及由来已久的人员过剩,则阻碍了它们的竞争效率,不过一些银行正在努力克服这些缺陷。大型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在信用卡和理财等新的增长领域将其潜能转化为现实的主导地位。 

    规模小一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公司银行业务中与大型银行展开激烈竞争。不过,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中期内这一策略的可行性可能会下降。然而,由于已经大体具备了规模经济,并普遍拥有较好的品牌认知度,这些中型银行已经拥有进军零售银行业务的基础条件。一些股份制银行已建立起强大的信用卡业务,还有一些正在雄心万状地开展住房贷款业务,尽管其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仍很有限。 

本文共3页,当前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内容来源:商务周刊    网站编辑:Jimmy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文章推荐
图片文章
本页文章相关内容列表


杂志简介 | 杂志订阅 | 网站服务 | 邮件订阅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06《商务周刊》 京ICP备05029305号